中国
- 中国科学院-神经科学研究所(13个研究组)
- Mu-ming Poo(蒲慕明;面孔感知、听觉、运动等;狨猴、猕猴,食蟹猴;双光子钙成像;总被引数53k+)
- Hui Yang(杨辉;食蟹猴;基因编辑;总被引数5.9k+)
- Yong Gu(顾勇;自身运动感知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2.3k+)
- Zilong Qiu(仇子龙;自闭症;食蟹猴;基因编辑;总被引数2k+)
- Tianming Yang(杨天明;抉择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1.4k+)
- Wei Wang(王伟;视觉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1.2k+)
- He Cui(崔翯;运动控制;猕猴;电极阵列;总被引数1k+)
- Neng Gong(龚能;自我意识、语音、同理心;狨猴;行为学;总被引数0.9k+)
- Zhen Liu(刘真;猕猴;克隆;总被引数0.5k+)
- Zheng Wang(王征;情绪障碍疾病;猕猴;核磁;总被引数0.5k+)
- Qiang Sun(孙强;食蟹猴、猕猴;克隆、基因编辑;总被引数0.3k+)
- Liping Yang(王立平;语言、工作记忆、自我身体感知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0.2k+)
- Le Chang(常乐;面孔与物体感知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0.2k+)
- 浙江大学(6个研究组)
- 北京师范大学(4个研究组)
- 中国科学院-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(5个研究组)
- 中国科学院-昆明动物研究所(2个研究组)
- 中国科学院-生物物理所(2个研究组)
- 北京大学(2个研究组)
- 华东师范大学(2个研究组)
- 上海纽约大学(1个研究组)
- 上海交通大学(1个研究组)
- 陈垚(视觉;猕猴;电生理)
- 昆明理工大学(1个研究组)
- 中国科学院-心理所(1个研究组)
- 同济大学(1个研究组)
- 孙毅(猕猴;基因编辑)
- 暨南大学(1个研究组)
- 李晓江(亨廷顿疾病模型;基因编辑)
美国·东海岸
- 哈佛大学(7个研究组)
- 麻省理工学院(5个研究组)
- 布朗大学(4个研究组)
- 哥伦比亚大学(9个研究组)
- Michael Shadlen(抉择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31k+)
- Michael E. Goldberg(眼动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29k+)
- Nikolaus Kriegeskorte(物体识别;猕猴;电生理、核磁;总被引数13k+)
- Mark Churchland(运动控制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5k+)
- Jacqueline Gottlieb(工作记忆、注意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5k+)
- Vincent P. Ferrera(抉择、注意与奖赏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4k+)
- Aniruddha Das(视觉形状处理;猕猴;电生理、核磁;总被引数3k+)
- Daniel Salzman(情感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2k+)
- Elias Issa(视觉;狨猴;总被引数0.4k+)
- 纽约大学(8个研究组)
- J. Anthony Movshon(视觉、视觉发育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20k+)
- Paul W. Glimcher(抉择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18k+)
- Dora Angelaki(自身运动感知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13k+)
- Wendy A Suzuki(锻炼、记忆;猕猴;电生理、核磁;总被引数7k+)
- Roozbeh Kiani(抉择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5k+)
- Bijan Pesaran(运动控制、脑机接口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5k+)
- Lynne Kiorpes(视觉发育;猕猴;电生理、解剖学;总被引数3k+)
- Xinying Cai(蔡昕颖;抉择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0.8k+)
-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(2个研究组)
- 洛克菲勒大学(2个研究组)
- Torsten N. Wiesel(已退休;视觉;麻醉猫与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79k+)
- Charles D. Gilbert(视觉、学习与记忆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31k+)
- Winrich A. Freiwald(面孔感知、注意;猕猴;电生理、核磁;总被引数3.9k+)
- 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医学院(1个研究组)
- 耶鲁大学(6个研究组)
- 普林斯顿大学(3个研究组)
- Charles G. Gross(视觉、成年神经发生;猕猴;总被引数27.8k+)
- Sabine Kastner(注意;猕猴;核磁;总被引数18k)
- Asif Ghazanfar(社会交流;狨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9k+)
- Timothy Buschman(执行控制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3k+)
- 宾夕法尼亚大学(2个研究组)
- 国立卫生研究院(NIH,9个研究组)
- Robert H. Wurtz(已退休;NEI;注意、眼动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30k+)
- Leslie G. Ungerleider(NIMH;注意;猕猴;核磁;总被引数57k+)
- Okihide Hikosaka(NEI;动机、学习、抉择、注意、眼动控制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34k+)
- David Leopold(NIMH;视觉感知;猕猴;电生理、核磁;总被引数13k+)
- Elisabeth A. Murray(NIMH;学习与记忆、情绪、抉择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10k+)
- Lance M. Optican(NEI;眼动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10k+)
- Bruno B. Averbeck(NIMH;基底神经节、多巴胺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7k+)
- Bruce Cumming(NEI;视觉深度感知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6k+)
- Bevil R. Conway(NEI;颜色感知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2k+)
- Afonso C. Silva(NINDS;皮层血流调节;狨猴;核磁,电生理;总被引数3k+)
- 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(5个研究组)
美国·西海岸
- 华盛顿大学(3个研究组)
- 斯坦福大学(6个研究组)
-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(1个研究组)
-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(1个研究组)
-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(5个研究组)
- 加州理工学院(2个研究组)
-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(2个研究组)
-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(1个研究组)
- 索尔克研究所(2个研究组)
美国·其它
-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(7个研究组)
- 罗彻斯特大学(2个研究组)
- 康奈尔大学(1个研究组)
- 匹兹堡大学(3个研究组)
- 芝加哥大学(3个研究组)
-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(2个研究组)
- 杜克大学(2个研究组)
- 范德堡大学(2个研究组)
- 贝勒医学院(1个研究组)
-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(1个研究组)
- 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 (1个研究组)
- 犹他大学(1个研究组)
-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(1个研究组)
- 亚利桑那大学(1个研究组)
- 佐治亚理工学院(1个研究组)
-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(1个研究组)
美国·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
- 耶基斯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(埃默里大学★)
- 加州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(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★)
- 俄勒冈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(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★)
- 华盛顿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(华盛顿大学★)
- 西南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(德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)
- 杜兰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(杜兰大学)
- 威斯康星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(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)
日本
- 京都大学(Kyoto University;21个研究组):灵长类研究所、灵长类国际合作与高等研究中心
- Tetsuro Matsuzawa(心智起源与发展、工作记忆;猩猩;总被引数13k+)
- Masahiko Takada(基底神经节、帕金森病;总被引数13k+)
- Michael A. Huffman(自我治疗、使用工具行为;总被引数7.2k+)
- Tadashi Isa(脊髓修复;猕猴;总被引数5.4k+)
- Katsuki Nakamura(学习与记忆、衰老;总被引数4.3k+)
- Masaki Tomonaga(物体和面孔识别;总被引数4.1k+)
- Takeshi Furuichi(社会行为;总被引数4k+)
- Yukiori Goto(演化精神病学、动物交流的演化;总被引数3.9k+)
- Nobuo Masataka(言语与语言;总被引数3.3k+)
- Shigehiro Miyachi(运动控制;总被引数2.4k+)
- Ken-ichi Inoue(基底神经节;转基因猴子;总被引数1.0k+)
- Masumi Wakita(视觉、听觉、运动;总被引数0.8k+)
- Takao Oishi(可塑性、发育与衰老、疾病模型、前额叶执行功能;总被引数0.8k+)
- Takeshi Nishimura(言语的演化;总被引数0.6k+)
- Ikuma Adachi(认知能力的演化、多物种比较;总被引数0.6k+)
- Misato Hayashi(语言与智力;总被引数0.6k+)
- Hiroki Koda(社会交流及其演化;总被引数0.5k+)
- Masumi Wakita(布洛卡区、语言、音乐、运动;总被引数0.5k+)
- Narumi Katsuyama(视觉;总被引数0.4k+)
- Takako Miyabe-Nishiwaki(麻醉与镇痛;总被引数0.2k+)
- Naho Konoike(运动控制;总被引数0.1k+)
- 理化学研究所-脑科学研究所(RIKEN Brain Science Institute;2个研究组)
- 国家生理科学研究所(National Institute for Physiological Sciences;1个研究组)
- Masaki Isoda(社会认知;猕猴)
- 庆应义塾大学(Keio University;1个研究组)
- Erika Sasaki(狨猴;基因编辑)
- Hideyuki Okano(脑图谱;狨猴)
英国
- 牛津大学(4个研究组)
- 剑桥大学(2个研究组)
- Angela Roberts(情感;狨猴)
- Fabian Grabenhors(社会认知)
- 纽卡斯尔大学(2个研究组)
- Stuart Baker(运动控制;猕猴;电生理)
- Christopher Petkov(序列学习、语言演化)
德国
- 马克斯·普朗克学会 – 生物控制论研究所(2个研究组)
- Nikos K. Logothetis(视觉感知等;猕猴;电生理、核磁;总被引数54k+)
- Henry C Evrard(总被引数1k+)
- 恩斯特·斯特朗格曼神经科学研究所(1个研究组)
- 哥廷根大学(1个研究组)
- 莱布尼兹神经生物学研究所(1个研究组)
- Michael Brosch(听觉;猕猴;)
法国
- 干细胞与脑研究所(Stem Cell and Brain Research Institute;1个研究组)
意大利
- 罗马大学(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;1个研究组)
- Roberto Caminiti(运动认知;猕猴;总被引数10k+)
- 博洛尼亚大学(1个研究组)
- 维罗纳大学(1个研究组)
加拿大
- 皇后大学(1个研究组)
- 罗特曼研究所(1个研究组)
- 安大略省伦敦西大学(1个研究组)
墨西哥
-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(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;1个研究组)
- Ranulfo Romo(触觉抉择、工作记忆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14.9k+)
以色列
- 希伯来大学(1个研究组)
- 巴伊兰大学(1个研究组)
师承关系
- David H. Hubel(已去世;视觉;麻醉猫与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81k+)
- David C. Van Essen(连接组、发育、进化;猕猴;核磁)
- Margaret Livingstone(面孔感知;猕猴;电生理、核磁)
- Richard Born(视觉深度与运动方向感知)
- Torsten N. Wiesel(已退休;视觉;麻醉猫与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79k+)
- Robert H. Wurtz(已退休;注意、眼动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30k+)
- Vernon Mountcastle(已去世;皮层柱状结构,后顶叶的功能;猕猴)
- Peter H. Schiller(视觉处理;猕猴;电生理;总被引数18.9k+)
- Charles G. Gross(视觉、成年神经发生;猕猴;总被引数27.8k+)
- Joaquin Fuster(工作记忆;猕猴;电生理)
- Dora Angelaki(自身运动感知;猕猴;电生理)
- Michael A Paradiso(视觉;猕猴;电生理)
- Daeyeol Lee(抉择;猕猴;电生理)
- Xinying Cai(蔡昕颖;抉择;猕猴;电生理)